发布时间:2022-05-14 文章来源:xp下载站 浏览: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远程接入技术已经应用的非常广泛,远程接入解决方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如何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远程接入解决方案,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在政府的信息化体系中,有着名目众多的应用软件,例如办公自动化OA、行政审批软件、网上审批系统软件、干部智能考评系统、审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软件等等,都是专为政府行业量身打造的应用软件。但是如此之多的应用软件如果要在政府区域网内统一部署并且达到标准配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受到区域网外不能远程访问的限制。而政府部门的下级相关局、处等分支机构往往星罗棋布于城市的各区各县,而上级机构与下级所管辖的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非常频繁而重要的。另外,由于政府办事人员经常出差,需要可以方便快捷进入内部网并且成功访问所有应用程序。因此,政府机构对远程接入的庞大需求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为了解决远程应用,政府一般采用了VPN方案实现局域网之间的互联,基本能够达到远程访问的要求。但是,由于VPN是基于隧道加密的运行模式,实时传输的是大量的业务数据,对带宽要求较高,一般应用程序需要占用至少100K以上的带宽,而且网络繁忙时速度较慢。那么除了VPN之外有没有一种更先进的远程接入解决方案呢?沟通CTBS正是结合了VPN优点的同时又规避了其缺点的一种远程接入解决方案。 CTBS原理及实际应用 沟通CTBS是根据国内实际网络状况和应用系统现状,在吸收国际同类产品的优点的基础上,全力研制开发的基于服务器计算模式的企业整体接入平台套件。所有的计算都在总部的服务器上执行,远程用户无须安装相应的客户端,通过WEB方式即可访问。 经过与VPN等其它远程接入解决方案对比,CTBS的远程访问速度是最快的,因为它是基于服务器运算模式的远程接入平台,所有的计算都在总部的服务器上执行,只在网络上传输键盘信息、鼠标点击和屏幕更新信息。并且无需维护客户端,所有的升级和维护都在服务器上进行,真正达到了集中式管理和信息的实时汇总。 CTBS是专业远程接入平台,它可以轻松解决应用程序的远程使用,分支机构的信息实时汇总,总部对分支机构的信中管理和监控。例如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财政局,下属管辖多达十几个基层财政所,县局安装了金蝶K/3财政管理软件,但是分布各地的财政所却不能访问县局的K/3等应用系统,无法做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采用传统模式手工作业,效率不高,浪费时间。县局经过试用与比较,最终采用了CTBS解决方案实现远程接入解决方案,在县局总机房安装了一台CTBS服务器(Pentium IV 3.0GHz /1.2G内存) ,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3 Server Enterprise),并且将金蝶K/3等应用系统发布在这台服务器上,各财政所下载安装CTBS客户端之后,立即可以访问这台服务器上的K/3,仅占用不到30K的网络带宽,速度相当快。而且所有的维护和升级管理,都在CTBS服务器上进行,无须对客户机进行逐一升级,对客户机的配置无要求,减轻了运维工作量,使用轻松简洁,十分人性化,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的实时汇总,集中式管理。 快速部署,快速实施 安装、配置、调试工作得到简化,可直接在中央CTBS服务器上快速部署各类软件系统,而不需要在每台电脑上逐个安装,实施周期大大缩短。 随时随地接入 远程和出差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任何设备、操作系统和连接方式接入服务器的软件系统。 远程接入解决方案中方便、高效利用网络带宽 CTBS正常应用状态下平均每个用户仅占用30K左右的带宽,用户可以采用任何网络连接方式(包括GPRS等手机上网方式)达到满意的速度,而不需要专线连接的高昂成本。 降低TCO(总体拥有成本) 大量用户通过登录CTBS服务器即可实现与客户端安装应用程序一样的效果,并且客户端的升级、打补丁等都集中在CTBS服务器上完成,大大减少了IT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也减少数派工作量和维护量,提高了支持的响应速度也降低节现场服务的成本。验证表明,采用像CTBS这种解决方案的系统,两年时间内能够比原来的系统节省费用30%—50%,随着时间的延伸,这种比例将会更高。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
上一篇:探究ROF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下一篇:光纤接入技术如何才能良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