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统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技术教程 > 详细页面

深入区分软交换技术如何备战新时代的通信网络

发布时间:2022-05-22 文章来源:xp下载站 浏览: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交换机在组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要合理的应用软交换技术,于是我研究了一下软交换技术如何备战新时代的通信网络,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在网络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使用软交换机也是软交换应用的一个方向,用软交换替代传统汇接局交换机,可以为网络带来更低的维护成本。

另外因为软交换网络容量大、扩容方便,在本地网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和承载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只需在端局层面放置更多接入网关(AG)或中继网关(TG),在软交换设备中相应地增加处理板,对网络的架构没有任何影响。

另一方面,软交换对智能网的支持也使得其足以胜任这一角色。对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的支持已经成为软交换设备的一种必备能力,无论采用IP承载INAP的方式,还是通过信令网关(SG)进行信令转接的方式,软交换技术都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与传统智能网设备的对接,同时软交换本身还可以具备业务交换点(SSP)的功能。软交换在应用于网络智能化改造时,可能需要支持外置的用户签约属性集中数据库,因为使用外置的签约属性数据库是实现网络智能化业务触发的主流方式。

软交换技术作为呼叫处理的组成部分,其标识要被用来终结该呼叫的最有可能的出口网关,并利用这个信息来命令中继网关执行所指定的功能,即软交换技术能够通过选择一个最小代价的路由来完成每次呼叫,以使所选择的出口网关最接近目的电话。软交换的出现,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可观的优势,在业务层面实现业务的渗透和交叉,使基于统一分组网络承载多种业务成为可能。并通过一个融合的网络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在200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指出,“做到融合的业务提供平台、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区分客户群的门户,这是我们的一个远期目标,然后在整个交换网这块停止电路交换,逐步发展软交换。”软交换机作为基于商用硬件平台,采用开放、标准、多协议和可运营管理的技术代表,将成为NGN中重要而关键的系统和设备技术之一。

软交换“唤醒”VoIP

VoIP把语音和数据集成在一张网里,这意味着只需要建设和维护一个网络就可以提供以前多个网络支持的业务,建设和运维的成本都降低了。VoIP具备语音压缩、带宽统计复用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网络带宽利用率更高,节约了传输成本。

但现在IP承载网络的质量尚有很多没有解决,VoIP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安全问题同样不可忽视,这种情况就与QoS类似,专网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如果为VoIP建专网。网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另外,VoIP对运维人员的要求远比传统交换机高。这实际都增加了VoIP的运维成本。因此,VoIP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健全和发展。软交换技术在概念上与VoIP有根本不同,VoIP只能算软交换提供的业务之一。软交换技术应该是综合的业务平台,除了语音外,还支持视频、即时消息、游戏和各种数据业务。

在NGN中,通过基于软交换的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将能实现传统语音网与包交换网间的直接语音通信。另外在者种网络环境中,将出现一些在逻辑上彼此分离的网络单元,如媒体网关、信号处理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以及应用服务器,它们之间通过交换机内部协议如媒体网关控制、网关控制协议以及初始会话协议进行通信。

电路交换是一条物理链路对应一个连接,而软交换则是一条物理链路对应多条虚连接。软交换控制功能与交换功能分离,软件实现控制功能、网络功能分层,各网络实体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传统电路交换将控制和交换功能均集中于MSC,而软交换仅将控制功能集中于MSC-Server,交换功能则分布于媒体网关MGW.传统电路交换是基于TDM交换技术实现交换,而软交换则是基于IP分组网实现交换。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本文章关键词: 软交换技术